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糖尿病的并發癥,早期癥狀不明顯,其發生率也會隨著糖尿病的病程延長而增高。那么,在中醫上該如何治療這種疾病呢?下面就來看看吧。
在中醫臨床上,根據糖尿病的病理演變,可按以下四型辨證論治:氣陰兩虛型、肝腎不足型、脾腎兩虛型、腎虛血瘀型。
(1)氣陰兩虛型:體倦乏力,少氣懶言,渴未幾飲,食欲不振,形體漸瘦,腰膝酸軟,小便多泡沫,舌黯淡或有瘀斑瘀點,苔薄白,脈細弱或澀。治法:益氣養陰,佐以活血化瘀。方藥:益氣消渴飲(經驗方):生黃芪30g,太子參15g,山藥15g,山萸肉10g,生地12g,枸杞子15g,雞血藤30g,炒麥芽15g,炒白術12g,黃精15g,何首烏15g。肢體麻痹痛苦悲傷,瘀血甚者加丹參、地龍;視物不清者加石斛;口渴喜飲者加葛根、麥冬。
(2)肝腎不足型:神疲乏力,少氣懶言,口干咽燥,腰膝酸軟,頭暈耳鳴,目澀視昏,小便混濁,舌質暗紅,脈沉弦細。治法:滋補肝腎,佐以益氣養陰。方藥:杞菊地黃湯加味:枸杞子15g,菊花15g,生地12g,山藥15g,山萸肉10g,茯苓15 g,澤瀉10g,丹皮10g,太子參15g,黃精15g。頭脹頭痛,血壓高者加天麻、鉤藤;浮腫者加車前子、益母草。
最后,腎病專家提醒廣大腎病患者要徹底了解自己的病情變化,了解腎臟病的前沿治療方法,早期進行規范治療,以免貽誤病情,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祝您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