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瘡性腎炎的組織學改變可以分為活動性指標(a1)和慢性化指標(ci)。腎小球病變中,活動性指標包括:細胞增殖、纖維素樣壞死、核碎裂、細胞性新月體、透明樣血栓、白金耳樣改變和白細胞浸潤,慢性化指標為腎小球硬化和纖維性新月體。腎小管間質病變中,活動性指標為單個核細胞浸潤,慢性化指標包括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。根據1982年who提出的分類標準,將狼瘡性腎炎按病理改變差異分為六型:
ⅰ型:正常腎小球
a、光鏡、電鏡及免疫熒光均無異常改變;
b、光鏡下正常,但免疫熒光和/或電鏡下見系膜區免疫復合物沉積。
ⅱ型:系膜病變
a、系膜基質增寬或伴輕度系膜細胞增殖
b、中等度的系膜細胞增殖
ⅲ型:局灶節段性腎小球腎炎(伴輕或中度系膜病變)
a、括動性壞死病變
b、活動性及硬化病變
c、硬化性病變
ⅳ型:彌漫增殖性腎小球腎炎(系膜—毛細血管內增殖/廣泛內皮下沉積物)
a、無明顯結節性病變
b、括動性壞死性病變
c、活動性及硬化性病變
d、硬化性病變
ⅴ型:膜性腎小球腎炎
a、單純性膜性腎病
b、伴ⅱ型病變
c、伴ⅲ型病變.
d、伴ⅳ型病變
ⅵ型:進行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